Skip to content

遲來孟子

念親恩  |  2025/04/27

「發心為利他,欲正等菩提。」現觀學到第三年,開始對彌勒菩薩的這句話更加認真地探討,原來要成為一位菩薩的基本條件,就是想利益一切有情而希求成佛!經歷了一道又一道辯論題的考驗,這菩提心的定義仍是莊嚴地頂立著。當我沉醉在彌勒菩薩用智慧凝聚成對末世弟子的大禮時,忽然腦海浮現一張嚴肅的臉——媽媽!

國中三年當了兩年半的班長,其實心中累積不少辛苦及委屈。半年回家一次,正是我訴苦的最佳時機。某一次隨意地告訴媽媽:「下學期我不要當班長了。」「為什麼?」「明哲保身!」沒想到隨之而來的,是媽媽少有的憤怒相:「自私自利!」我無言的看著她,心中滿是委屈,「連你都不能了解我的辛苦嗎?」

十幾年過去了,當我看到菩提心的定義,似乎對媽媽的憤怒相有了不一樣的解釋:原來那是一種期望。想到要入寺前媽媽送我的最後一個禮物——一個佛牌,她說:「進了僧團,想媽媽時,要想佛陀,不要想媽媽!」她心心念念,就希望我能具備當一位菩薩的條件——想利他,想成佛。

孟母斷布時令孟子立了志。我很慚愧自己的鈍根,十年過去了,才體會到媽媽對我很深的期待。您不只望女成鳳,您更想望女成佛!我很慶幸有您這位孟母,願能真的送上遲來的孟子。

作者:大流
攝影:法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