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是爸寶
念親恩 | 2022/08/04
身為一個從國小就自己搭公車上學,寒暑假作業在剛放假幾天就寫完,會幫忙按電鍋煮飯又會自己洗貼身衣物的小朋友,我幾乎無法想像,「媽寶」「爸寶」這類的標籤,有一天會貼到我身上來。
我的懂事令爸媽在同事前很有面子,小小的我甚至還和那些叔叔阿姨進行了幾次「如何讓小孩自動自發不用爸媽擔心」的經驗分享,我成了在鄉里間,大人稱羨、小孩生厭的「你怎麽不跟隔壁家某某一樣⋯⋯」的那位某某。
或許是物以類聚,求學過程中,身旁清一色是那種能和我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家自助,一起玩社團、一起把書讀好的朋友。記得高三為了和學校樂隊到英國表演一個月,把家長同意書拿給爸爸簽名時,爸爸雖然很擔心我的學業,但仍表達充分信任,略微遲疑後僅問我:「是不是很想去?」就簽了名。或許,爸爸遲疑時未說出的那句是:「我該相信你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嗎? 」
當同學們在學校上著輔導課,隨著考試日期倒數計時而水深火熱時,遠赴英國表演的我們,最後放榜時幾乎全無懸念地都考上第一志願。「為自己負責似乎不難吧!」我想。
大四時,寫了封信跟父親說了想出家的事,父親的震驚與不捨可想而知。不會開車的爸爸,搭著火車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想和我談談,沒有手機的他,在大街小巷穿梭找到公共電話打給我:「爸爸待會幾分鐘後會到你宿舍樓下,我們一起吃個飯。」飯間,不擅言詞的爸爸絮絮叨叨說著家中的漏水、壁癌,頂樓的防水漆他每年都會重漆……就是絕口不提我想出家的事。事後回想起,我想爸爸沒說出口的是:「是不是我沒照顧好你,你才會想出家?」
一直到出家前,自己其實都未和父親深談過。出家前和爸爸的最後一次通話,爸爸說的都是同樣一句話:「你長大了,爸爸不能永遠在你旁邊,你要學著為自己的生命負責。」二十出頭的我,對這句話沒太多感覺,想著從小到大,我一直都把自我管理的很好,還覺得爸爸的叮嚀很多餘,現在想來真有點聰明過分。
僧團的打掃工作,率先給我上了一課。
翻開馬桶蓋,我第一次知道,家中馬桶之所以乾淨無瑕,是因為爸爸捲起袖子刷了;成為比丘尼後,我這才知道,超過單人份的衣服,洗曬、分發起來會有多麻煩,全家的衣服之所以整整齊齊地躺在衣櫃,也是因為爸爸; 每週倒垃圾時,我也總會想起過去晚飯吃到一半,爸爸聽到「少女的祈禱」就突然離席的身影,匆匆下樓追著垃圾車。尤其在夏日,爬了五層樓來回的爸爸總是汗涔涔,胃口盡失,卻一次也沒要求這苦差事是否也該讓孩子們輪流。
在僧團,有了必須負起責任的出坡單位後,無論是人我互動時難免發生的小磨擦,或是想休息之際,突然被徵召去支援大寮或處理淨人同學們的抱怨……點點滴滴,我這才知道,父母下班後面對家中柴米油鹽、孩子頂撞叛逆時不經意流露的煩躁,其實已經蘊含了最大程度的包容與溫柔。
以前只看到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主內又主外,煮飯燒菜、接送我們上補習班,不會開車又沒手機的爸爸總落得一身輕,什麼都不用管。當我們為媽媽抱不平,質問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爸爸:「媽媽把事都做完了,你要做什麼?」爸爸只是笑笑:「如果天花板掉下來,我會撐起來。」完全沒有要為自己辯駁的意思。
這才發現,所謂的負責,並不是生命中為單一事件而放的煙火,而是做了決定之後,為所決定的事日復一日的經營與堅守。爸爸當年平淡說著的防水漆與壁癌,是他為支撐一個家付出的日日年年;爸爸手裡沒有方向盤,沒有隨call隨到的手機,但他手握的掃把及馬桶刷,就是他對婚姻與家庭,無聲奉獻的方方面面。 這才知道,多年來,那個自詡為自動自發讓人省心的孩子,不過是在父親默默的呵護下,才能迎風展翅飛翔。我彷彿聽見當年出家前,爸爸沒說出口的那句話:「孩子,因為你要到爸爸沒到過的遠方,我再也不能為你遮風擋雨,請你照顧好自己,為自己負責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