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一場智慧的遊戲

觀點分享 2025/10/19

那天,我經歷了一件讓我心情沉重的事:桌上出現一張對折的紙。打開一看,裡頭盡是書寫對我的不滿。帶著驚愕的心情,一行一行看下去,心裡開始浮現了「冤枉」、「難過」以及「怎麼回事?」的心情。

放下那張紙,本想乘著滿腔的憤憤之情回信給對方,告訴他事實並非如此。但就在即將提筆的瞬間,弘一大師的一段行誼突然浮現在我的腦海……

那是大師駐錫在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,由於身體欠佳,每次出門都乘坐人力車。因大師持律甚嚴,身不帶金錢,車資多由隨行者帶著。

有一天,可能是車夫索價高了些,大師在吩咐隨行的人照價付款時,那人竟和車夫爭執起來,執意要車夫降低車資才甘休。大師看到這一幕,心裡很是不快。回到寺裡,馬上將房門關緊,並宣告要在房內用功、斷食,無論大眾怎麼勸,大師始終沒有開門。

到了晚上,大師才終於將房門打開,大眾趕緊請隨行者入房向大師懺悔,同時向大師請益抉擇之道。大師說道:「唉!我們出家人一發了脾氣,如果沒有把動怒的心壓制下來,會墮入惡趣啊!」

弘一大師乃近代高僧,為何總在各個時刻選擇反觀內心、調伏自我?順著情緒向外宣洩,難道不比向內調伏更爽快、更省力嗎?

據大師自述,斷食期間,心思變得異常敏銳,或許是在一種清明的狀態中,更能審視到自己的怒氣從何來,及思擇如何運用所學的教理調伏吧!表面上,伏怒的人好像吃虧,好像懦夫般退縮在旁,殊不知,他正在調動千軍萬馬之力,如勇士入陣般用全部的精神撲向那正在張狂的煩惱,將各種煩惱轉為道用,這才是真正修行人的風範啊!

想到這裡,我逐漸舒展了微皺的額頭,愉悅浮現臉龐──我知道要怎麼下筆了,我將對他的感謝以及自己的反省寫下後,沒多久,就收到了友善的回覆。

這場內心的拉鋸戰,我做到了我之前做不到的──不帶任何偏見地原諒他人。如果不是他來激起我的不滿,又怎能看出這其實是一場智慧的遊戲呢?弘一大師的行誼,如同一陣涼風,吹熄內心的灼熱,清涼也舒服多了。願這股沁人心脾的涼風能恆時在我們身邊吹拂,讓所有人的焦灼、煩躁皆能止息。

作者:法備
編輯:聞挈、聞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