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甜蜜的負擔
來P島後,每年的過年,我們班最期待的就是來自父母家人的短片。帶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,終於輪到了「法率師父母」 的這一篇。我的眼睛小心地盯著螢幕上會播出什麼,心裡想著去年老爸破天荒地扮演了一隻豬大哥,讓人只能整場捧腹大笑,從頭到尾他到底講了什麼話,沒人聽清楚。…
來P島後,每年的過年,我們班最期待的就是來自父母家人的短片。帶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,終於輪到了「法率師父母」 的這一篇。我的眼睛小心地盯著螢幕上會播出什麼,心裡想著去年老爸破天荒地扮演了一隻豬大哥,讓人只能整場捧腹大笑,從頭到尾他到底講了什麼話,沒人聽清楚。…
小四那年,老爸擔心從小移居加國的我們會忘記母語,每週送我們去學中文。為了省下來回的油錢,順便盯著孩子三人,老爸當起了學校的志工。巡查、資源回收樣樣來。當時學校的叔叔阿姨總是把老爸的名字「本遠」唸成「本緣」。面對如此尷尬的場合和我們不解的眼神,老爸總是笑著說:「一切隨緣,不強求。」…
那一年,我去了五天四夜的僧團體驗營。在那裡,我開始認識到人生還有另一條路──成為出家人。然而,渴望自由、想擺脫學校的牢籠飛向成人世界的憧憬,讓我半推半就地告訴法師:「我晚點再來!」其實心裡並未將這條從未經歷、也很與眾不同的人生旅途正式納入考量…
晚課在維那敲下那渾厚有力的大磬聲中落幕,我捧著一盞燈,緩緩地走向大殿中央,來到面前。凝望著祂,彷彿進入一個安詳、沉靜、溫暖的美妙世界。祂衣襟輕揚如微風中的鮮花;手中的淨瓶,灑下清涼甘露,洗滌眾生的憂惱…
「你什麼時候才要離開 #監修組 啊?監修真的很危險的……」每次懇親,媽媽都會重新提出這個論式,彷彿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一般,開始與我進行「#立宗答辯」。
「師父說出家人要磨練心性!」「我在監修組學到很多啊!」不管我從什麼角度切入,甚至引經據典,媽媽始終不為所動,堅守她的立宗,希望我盡早換組。難得的懇親常常因此不歡而散。某次提到這個長久以來的困擾,一位法師反問:「你小時候是不是讓媽媽很操心?」
……
入寺一年左右,狀況很不好,法師讓我打電話回家和父母談談。「喂?」一聽到電話那頭是再熟悉不過的聲音,我的眼淚直流,邊哭邊表達想回家的決定。沉默片刻,母親用堅定的語氣和我說了三遍:「你好好想清楚,我覺得你回來會後悔的,一定會後悔!」…
跟自己印象中的客家粿粽或草仔粿的口感滿不一樣的,裡面的餡料也很特別,吃起來是清爽、鬆軟且綿密的口感。嚐著嚐著,我突然想起了媽媽。越南居士們做了一道屬於越南人春節會吃的菜——越南粽 來齋僧。粽子的外觀有點像客家粿粽、草仔粿那類的食物,外頭裹著綠色的葉子,方方正正的,但因自己沒有看過這類的食物,所以當下沒有動筷…
有句話說,「有媽的孩子像塊寶,沒媽的孩子像根草。」小時候,我一直都覺得,我就是那根沒人要的草。五歲那年,父親往生,母親無力撫養我和妹妹,便把監護權給了奶奶。於是,我們住進奶奶家。奶奶管教嚴格,生活中大小事都得按規矩來……
「妳很好命欸,兩個兒子長得那麼莊嚴!」母親笑笑地回覆:「是啊!不過我這二兒子是個女兒呢!」出門前10分鐘,大哥懶洋洋地從房間走出來,像顆馬鈴薯一樣往客廳沙發上一癱,媽看了直搖頭:「先生,去把你的頭整一整,亂得跟鳥巢一樣。」「拜託!這是我昨天才去……